微软SurfaceBook 3测评:变形的王者

2020年6月,微软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始销售SurfaceBook 3。作为Surface家族的旗舰笔记本产品,SurfaceBook 3起价为12888元,是名副其实的高端产品。但是在高价位上,SurfaceBook3也提供了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形态变化能力、高水准设计和做工以及高性能配置。在讨论它是不是一个好产品之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Surface家族的历史,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这款最新一代的产品。

PC新形态的探索

微软在2012年10月发布了第一代Surface电脑,这个一向与PC厂商合作的操作系统巨头当年切入PC硬件市场可是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。如今8年时间过去,Surface已经成为微软公司一个成功的生意,站稳了脚跟。

但我不认为Surface是传统PC的对手,它并没有在市场份额上显著侵蚀原来的PC品牌,而是在电脑形态、功能和创新层面,做出了深远的影响。现在回头看,2010年代正是智能手机全面起步的时期,微软已经察觉到移动设备对传统PC的挑战,迫切希望PC产品能够有所突破。看到传统PC因为低利润无力创新的实际情况,这个软件公司只好自己卷起袖子下场,亲自尝试PC的新形态,换句话说——我给你们打个样。

Surface家族共有的特点是触摸屏,这也是Windows10核心的新功能之一,显然微软认为手指触摸是PC交互的重要方向。然而在PC十几英寸屏幕的尺度,触摸操作相比手机需要更复杂的结构设计,微软在不同尺寸、结构的产品上进行了多种尝试。传统笔记本加触摸屏是SurfaceLaptop,SurfacePro/Surface Go是平板+轻薄键盘形态,SurfaceBook是可拆卸平板+键盘底座,还有桌面触摸一体机SurfaceStudio以及商用触摸大屏SurfaceHub。

行业普遍认为,相比智能手机/平板电脑的内容消费应用,PC的优势在于内容创造,所以手指触摸并不是核心需求,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天市面上大多数PC仍然不配备触摸屏和手写笔。但是,除了写文档、看网页和打游戏,PC的应用还有非常广泛的空间:摄影师、艺术工作者、大学生、特定商业领域,都需要性能强大而且超越键盘鼠标交互的计算设备,这是Surface产品探索的领域。

既然不是面向最主流应用,那么Surface的销量就不是最大的。而微软以行业最高标准对Surface系列进行研发和制造,所以也很难让它们成为价格亲民或者说高性价比的产品。更关注性价比的用户,会在传统PC巨头那里找到对应的产品,Surface服务的应该是除了价钱,还在意产品特定功能、设计和品质感的人群。

外观

第三代SurfaceBook 3是继2017年10月之后,经过近3年才进行的更新。作为创新形态的笔记本产品,SurfaceBook至今还没有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:高性能平板电脑+GPU键盘底座,可以让它实现多种形态,一个产品同时满足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的应用需求,而且能提供不错的GPU计算能力。

相比二代产品,SurfaceBook外观基本没有变化。这说明在基本形态上,SurfaceBook已经成熟,不需要大的改进。业内有个惯例,新产品等三代以后再买就没问题,对SurfaceBook来说,我认为是靠谱的。

13寸屏幕的SurfaceBook3合体形态重量约为1.6Kg(i7处理器),随身携带可以接受。15寸型号重量约1.9Kg,但相信需要这个尺寸笔记本的用户,大多对重量已经不敏感了。

在做工层面,SurfaceBook3是当前PC产品的顶级水平。它的底座背壳缝隙极小,螺丝钉都被隐藏在脚垫下面,整体感很强。平板部分侧边有完整的一圈通气孔,加工精密细致。铰链部分开合力度正合适,不会因为开盖让底座滑动,也能让屏幕在外力晃动时保持稳定。虽然消费电子产品不能与传统奢侈品相提并论,但SurfaceBook在加工工艺和外观设计上,还是能让你感受到机械手表的精密感,似乎花的钱也有些物有所值了。

在平板部分,除了与底座连接的专用接口,只有电源和音量开关,以及一个3.5mm标准耳机接口。使用键盘上的专用按键或者软件都可以从底座上弹出平板组件。因为手边没有上一代产品做比较,但个人感觉SurfaceBook 3的平板组件弹出速度更快了,从按下按钮到可以拿起平板只有大约一秒的时间,等待感已经不明显。

因为只需要内置电池和GPU模块,所以SurfaceBook3底座上的接口比较充足,在左侧有两个USB-A和一个全尺寸SD卡接口,右侧是电源和USC-C接口。SD卡插槽显然是为摄影师准备的,这是SurfaceBook重要的用户群。微软已经发出过关于为什么不支持雷电接口的声明,是因为雷电接口存在安全性隐患。但没有雷电接口也不是大问题,3个USB接口都是3.1Gen2版本的,支持最高10Gbps数据传输。

在接口方面,微软还是持比较开放的心态,不像苹果那样恨不得把产品做成一个密封金属块,迫不得已加个接口也尽量弄成专用的。微软还提供了专用的SurfaceDock,可以实现更强大的扩展能力。

配置和性能

2020年发布的Surface产品,自然要搭载intel第10代酷睿处理器,SurfaceBook提供inteli5-1035G7和i7-1065G7两种四核处理器配置。因为CPU位置与屏幕在一起,散热空间天然受限,所以不能搭载功耗更高的标准电压产品,与高性能笔记本电脑相比还有差距。但是如果你要的是可以手持的平板产品,SurfaceBook 3应该是最强的,如微软官网宣传的“性能巨匠”倒也不是夸张的广告词。

SurfaceBook 3的i5型号只提供了集成的intel Iris plus显卡,i7型号有Nvidia GTX 1650(4GB)和GTX1660Ti(6GB)两种型号可选,均为Max-Q规格。GTX1650是性能和功耗相对平衡的选择,常规3D游戏应该能满足要求,GTX1660 Ti性能则更好。但对SurfaceBook这款产品来说,其定位并不是游戏平台,强劲的显卡是为视频渲染、图像处理或CAD运算准备的。

独立显卡模块在键盘底座上,平板模式下无法使用,想要在7毫米厚度的平板上获得PC级别的游戏体验,我们恐怕还要等几年。CPU放在屏幕组件上的挑战是散热和重量平衡,但带来的优势是键盘底座绝大多数时候都不热,移动应用时特别舒服。

Surface Book3的电池分为两部分,平板内置了较小容量的电池,可以独立使用1-2个小时,拿起来开个会做简报什么的够用了。底座上的电池容量较大,合体之后,微软官方数据是13.5英寸型号的续航是15小时(网页、视频播放和office轻度应用)。在我们的短时间试用中,办公状态下SurfaceBook 3 续航坚持一个工作日肯定没问题,如果是拿它坐飞机,基本上任何航线都能干一路的活儿。

Surface系列最让我喜爱的是它们的屏幕配置,一贯高标准。SurfaceBook 3 13.5英寸的屏幕拥有3000x2000分辨率,能实现1600:1对比度,而且支持WindowsHDColor。3:2的屏幕比例可以获得更多的高度方向内容显示空间,看网页和文档更舒适;高分辨率和高色域也让这块屏幕能满足摄影师和艺术工作者的刚需。

在平板屏幕的两侧有两个窄缝,是支持DolbyAtoms的扬声器开口。小体积扬声器在杜比技术加持下,中高频表现不错,视频会议时人声表现优异,看电影声场开阔、定位清晰。但是整体声音缺少低频,如果挤一挤,能在键盘底座应上增加低频扬声器就好了。不外接扬声器或耳机的话,SurfaceBook 3并不是适合影音娱乐的产品。

得益于不太受限的厚度,SurfaceBook3的键盘键程相当长,打字比较舒适。巧克力键帽与机身的镁铝合金同色,配合白色背光,键盘区域简洁漂亮。SurfaceBook 3的触摸板是玻璃材质,支持多种手势操作,按压和滑动手感都表现优异。但作为2020年的高端产品,这块触摸板的面积偏小,不太令人满意。

变形的王者

SurfaceBook在具备了高水平硬件配置的基础上,不但能够像传统笔记本一样支持常规PC应用,还能变身为平板电脑、演示笔记本以及移动艺术创作工具,并且在每个形态中都做到了最高水平。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,而不是简单地靠微软品牌信仰加持卖高价。

如果你只需要传统PC应用,那么购买SurfaceBook的理由就是喜欢高水准的设计和材质,而且预算宽松。就算把它当成普通笔记本用,SurfaceBook 3也是一台性能不错的好机器。

需要平板PC应用的场景下,市面上很少有比Surface系列做得更好的产品。性能相近、价格较低的竞争对手设计和做工方面相对不足,而且其他PC平板的屏幕表现和手写能力支持也相比Surface有差距。

把屏幕翻转过来就可以让Surface成为一台演示用的笔记本电脑。优异的屏幕显示能力和触摸功能,让它在给客户讲PPT的时候让演讲者看起来更厉害和专业。不过这个形态大多存在于广告中,可能广告行业的人士会比较喜欢这么使用,在我们互联网行业似乎没怎么见过。

单独使用平板或者把它折叠起来,再配合微软手写笔,SurfaceBook 3就是一台适合艺术工作者的移动创作工具。色彩精准、笔控灵敏,用来作画或修改影像都会很顺手。

总的来说,SurfaceBook 3面向的不是大众消费者,所以价格高并不是大问题。需要SurfaceBook 3满足自己对设计、功能、交互能力的用户,普遍存在于高级管理层和专业应用领域,应该不太在乎多花一些钱买个市面上最好的产品之一吧。

PC的未来

既然作为换代产品在形态上没有发生变化,我们可以认为SurfaceBook探索笔记本形态创新的使命已经告一段落,它和Surface家族其他产品一起,成功地为PC产品线拓展了一片新天地。

Surface引入触摸屏,给PC提供了摆脱键盘鼠标的机会。但除了手指,我们与信息设备交互还有更多的可能性,用户或许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或者脑神经接口获取设备反馈,而姿势、表情乃至脑电波可能成为设备的输入。低延迟云计算能力的普及、设备功耗的降低,也会让移动计算设备形态具备更多可能性。一旦某些新的交互技术有所突破,移动计算设备在形态就会出现又一代创新的浪潮。

智能手机曾经严重威胁了PC的市场,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,手机进步已经逐渐停滞,而PC也在挣扎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创新出口,两者仍然要和谐共存。未来的PC由谁定义,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一个融合的设备,还是在各个应用领域有不同的专业细分形态,现在还没有答案。

推荐DIY文章
iPhone14系列进行专业跌落测试 结果表明Plus比ProMax更坚固
皓丽2022线上发布会:5大新品亮相,多位行业大咖与合作伙伴助阵!
最新一届小鹏汽车科技日即将到来 主题已定为预见与不止遇见
传小米汽车工厂将在2023年中获得造车资质 申请专利已上百
Win7系统打开IE浏览器后页面自动关闭的四种解决方法-重点聚焦
联想win8重装系统步骤 联想win8系统重装教程-世界速看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